facebook twitter google+

肛門醫學 診療資訊Q&A > 肛門醫學

1.上午檢查者,請於前一日晚餐後,服用醫院給予之瀉劑。

2.下午檢查者,當天早上七時早餐後,服用醫院給予之瀉劑。

3.服用瀉劑後,多喝飲料、開水;大約2~5小時後會腹瀉,請來院前先將大便解乾淨。

4.大腸鏡檢查當天可正常飲食、無須空腹。

5.手術當天請著輕便寬鬆衣服,到院前先將身上的活動式假牙及貴重物品取下,勿帶至醫院。

6.檢查當天,應提早十五分鐘抵達本院,若有以下疾病:高血壓、心臟病、青光眼、藥物過敏、出血性疾病、及其他重要之遺傳性疾病(如血友病)請先告知護士,提醒醫師預先注意病人情況,以保障病人的安全性。

7.檢查後一小時,即可恢復正常飲食。

8.如有特殊不適,請馬上電話諮詢院方或返院診治。

 

 

 

 

 

 

 

大腸息肉其產生的真正原因不明,除了好發於有家族遺傳因子的人之外,更由於現今升回環境品質降低及飲食習慣易攝取高脂肪低纖維的食物等種種因素,導致大腸息肉的產生。

  千萬別忽略大腸息肉的存在,如在其他器官或皮膚上的息肉,沒影響日常生活,可在觀察;但大腸內的息肉卻是”癌症的前身”,不可以小看它,須盡快處理作息肉切除。

※大腸息肉手術切除後,仍須每隔兩年定期追蹤檢查。

  隨著文明的進展,生活壓力大、工作繁忙、化學品藥物的濫用及飲食精緻化易攝取高脂肪低纖維食物,”便祕”已成為社會普遍化的問題,許多人常常忽略它,以為是無關痛癢的小毛病,但中國古諺裡說的”大腸為天下第一關”,”大腸為百病之源”,腸道不通暢,身體會不健康。根據醫學研究更指出便祕與大腸癌,大腸息肉有密切關係。

便祕定義:1一週少於兩次
      2需用力排便
      3解硬便

如何預防便祕發生呢?

一、 飲食:平時應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如:蔬菜、水果。多喝水、避免油炸以及刺激性食物。

二、 規律的正常生活,保持輕鬆心情,除去不安的因素或壓力;養成定時排便習慣,勿忍便。早餐後10-20分鐘最易引起胃、結腸反射,是很好的如廁時間,可藉此反射培養排便時間。

三、 運動:1腹部按摩:上行→橫行→下行結腸順序按摩,促進血循及腸乳動亢進。

四、不可自行亂服瀉藥或使用灌腸劑,以避免造成腸遲緩、麻痺、破壞正常的腸道機能(除醫生處方外)。

五、 如上述方法無法解決,最後須行次全大腸切除術處理。

大腸激躁症又稱下消化道功能障礙,在現代社會裡是極為常見,約佔全人口數的20%胃腸 道是由自律神經系統,神經受體,內分泌系統互相協調和控制,人們常因生活緊張或精神失調而產生下列的各類症狀(常會合併發生):

一、軟便腹瀉 
二、裡急後重 
三、慢性腹部疼痛

  因為他表現的症狀是非特異性的,很容易跟許多腸胃道疾病混淆,尤其是與癌症混淆,經常造大家許多不便及恐慌。一般而言,此病症不會發展成慢性發炎性腸胃病變,或惡性病變。

  要如何與大腸癌區分?只需做大腸鏡檢查即可(此症狀常因您壓力的增加或減輕而會持續或消失)。所以日常保健需注意:

1.多運動:可調節胃腸功能,放鬆肌肉。如:游泳、瑜珈、氣功。
2.歐飲食:用餐不可過飽,減少食用產氣食物,如:豆類、地瓜、洋蔥、芋頭等;不喝酒、
  咖啡、對酸辣或高脂肪類食物應避免,以減少腸胃刺激。
3.心情方面:放寬心胸,借運動、泡澡、三溫暖、休閒活動、旅遊等方式,舒解平日壓力。

※ 腸燥症,它不是疾病,卻會一輩子跟著你,與其害怕,不如勇敢面對它。

  痔是正常的肝門血管,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構造,分布肛門口共三處,分為內痔及外痔。”痔”是天生的,由於每個人的生活習性不同,所以得到”瘡”的時間以及嚴重度也不同,”瘡”是後天的,因為個人因素而得到的。

  痔瘡是屬於良性的,不會演變成癌症。個人保健不佳時,常會一再復發,當然唯有手術才能根治。保健工作請注意:

一、 飲食::

  1. 多吃高纖維飲食,如:蔬菜、水果、瘦肉等。但少吃蘋果;、龍眼及芭樂。
  2. 多喝水。

  3.少吃刺激性食物如:油炸、辛辣、哇沙米、麻辣鍋等。

  4.不要抽煙、喝酒。

二、生活:正常規律的生活,少熬夜、睡眠充足、適當的運動。

三、 排便:避免便祕、腹瀉,不可因疼痛而不解便,因此造成惡性循環。

四、痔瘡發作,腫脹疼痛流血時,可每天早晚及排便後,溫水坐浴10分鐘,促進骨盆腔靜脈血回流,減緩症狀。

※ 只要您注意小心,一定可以跟它(痔瘡)和平相處。

 

 

 

 

 

 

 

 

  痔瘡可依位置來區分,以離肛門口約1.5公分環狀的鋸齒線為分界,依此分為內痣外痣,內外痣兼具及為混合痣。鋸齒線以下的肛門管神經支配與體表相似,對疼痛的反應十分敏感及尖銳,故外痣最主要的症狀為疼痛,一旦痔瘡內血管破裂出血而形成血塊堆積(痣核)時,更是疼痛難忍。鋸齒線以上的神經支配與內臟相似,對疼痛感覺遲鈍,因此內痣主要症狀為出血或直常有不舒服的灼熱感。
  痔瘡乃因肛門長期用力不當,使肛門管黏膜下層的血管發生曲張合併結締組織增生所造成。嚴重者會並發有黏膜與肛門周圍皮膚的脫垂,因此痔瘡患者常感到肛門部分突出(即是一般所謂的脫肛,其實是外痣)。一般而言,痔瘡常分成三群分佈;病患平躺時,將肛門比擬成時鐘,痔瘡通常位於三、七、十一點鐘的方向,這是因為肛門部的引流血管主要位於此三個位置的緣故。一旦排便情況沒改善,則血管曲張會更惡化而佈滿肛門四周,成為一朵「向日葵」,這是痔瘡最嚴重的情況。
  常見的症狀包括外痣脫垂、出血、腫脹、疼痛、搔癢、大便後肛門無法擦拭乾淨以及大便解不乾淨的感覺。因此,痔瘡若沒治療,不但上述症狀會持續存在,讓人常常坐立難安,亦可能因長期出血而造成慢性貧血,或因持續腫脹而造成組織壞死。
  肛門用力不當,腹壓增大(例如:慢性便秘或長期腹瀉),懷孕婦女因胎兒壓迫阻礙血液循環,或個人先天的體質,以及後天疾病如肝硬化、慢性咳嗽、或骨盆腫瘤都可能是痔瘡的誘因。
  

  肛裂為外括約肌擴張過度而造成肛門裂傷,大部分都位於肛門後方。肛裂的行成多半因便祕糞便較硬而引起,長期的腹瀉也會造成此情形。「肛裂」為肛門疼痛最常見的原因。如果長期肛裂未癒,就形成肛門潰瘍,手術經常是避免不了的。
注意事項:

1保持排便通暢,勿便祕。鼓勵服用高纖維飲食(如:蔬菜、水果)及水分或適當的軟便劑改善糞便的硬度。

2睡眠要充足,不要熬夜。

3如傷口疼痛時,在排便前可泡溫水約5到10分鐘,使肌肉鬆弛減輕疼痛。

4大腸直腸專科醫師檢查後,給予藥膏擦拭傷口減少疼痛。

 

 

 

 

 

 

 

 

  

膿瘍與瘻管其實為同一個疾病,膿瘍為發炎的急性期,瘻管為發炎的慢性期。 行成的原因最主要為肛門腺體發炎(每個人都有七、八個肛門腺),少部份為皮脂腺、汗腺、毛囊及巴氏腺等發炎引起。肛門腺能潤滑幫助排便,腺體在肛管內壁有一內開口,有時會因為糞便阻塞或抵抗力差時,使得大腸細菌大量增生而引起發炎化膿現象。在肛門旁臀部組織或抵抗力較差的組織,膿瘍會向上或向下蔓延,而向外開口於肛門旁,最後形成一條瘻管。

症狀:肛門疼痛,肛門旁紅腫熱等發炎症狀,發燒、膿性分泌物、肛門結節。

治療:單靠內科保守療法無法根治,外科手術是唯一方法。

注意事項:
1注意生活習慣,避免腹瀉,避免熬夜。
2飲食盡量清淡,少吃油炸辛辣的食物。
3保持肛門清潔。

                                                 

 

 

 

 

 

提肛肌的作用是在幫助糞便的排出,所謂提肛肌症候群是由於提肛肌不正常的收縮而導 致肛門疼痛,酸痛及下墬感的情形。
  引起的原因有很多:馬桶上長期閱讀、長期提拿重物、腹瀉、騎馬、生產、直腸切除、骨盆腔手術、性交都有可能造成。對於此病症的治療可分為下列兩個階段:

1.歐當肛門有酸痛情形時:
a.可採溫水坐浴(一天數次,每次5到10分鐘)使肌肉鬆弛,緩解酸痛。
b.配合藥物的治療。

2.當肛門沒有酸痛的的情形時:
a.可訓練提肛肌做收縮運動,但切記痠痛時不可做。
b.配合溫水坐浴(一天一次,每次5到10分鐘)

肛門搔癢是臨床上極為常見的一種症狀,一般人的傳統觀念總以為是與衛生習慣有關,因而
不敢就醫。且利用一些不當的方法解決,如:用肥皂清洗,用刷子刷或者是抹泡一些消毒水
及藥膏。以上方法除了會加重症狀外,且有可能對皮膚造成傷害。

根據近來的醫學研究報告指出:

肛門搔癢症因寄生蟲感染引起的比率極低(兒童及外勞除外) ;常見肛門搔癢之患者多半為:

1.本身有痔瘡者
2.肛裂
3.大腸炎
4.直腸瘜肉

臨床的檢查極為容易,只須門診時肛診加上直腸鏡就可以診斷。其實肛門搔癢症只需注意
下列事項:

1.少用肥皂清洗患部
2.少吃刺激性食物及飲料
3.針對原因用藥物控制
4.如廁後盡量使用清水沖洗減少衛生紙摩擦

隨然肛門搔癢症是可以藥物控制,但是不能斷根,最主要的還是平時個人的生活保養,找出
搔癢症的原因,加以避免及預防。